发布时间: 2025-10-12 · 新闻信息
电穿孔仪器是一种通过施加短暂的电场脉冲,暂时性地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,使外源性物质(如DNA、RNA、蛋白质等)能够进入细胞的设备。它广泛应用于细胞转染、基因编辑、蛋白质表达、基因治疗、疫苗研发等生物学实验中。该技术以其高效、无病毒、无污染的特性,成为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电穿孔仪的基本原理基于“电穿孔”效应。具体过程如下:
施加电场脉冲:电穿孔仪通过电极对细胞悬液施加一定强度的短暂电场脉冲,通常在1000–3000V/cm的电场强度下。
细胞膜的瞬时变化:电场脉冲使得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分子产生瞬时电位差,膜上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列,导致膜局部区域发生破裂,形成可逆的微小孔隙。
外源性物质的进入:孔隙的形成使得外源性物质(如DNA、RNA、质粒等)能够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。电场脉冲施加后,细胞膜的孔隙会逐渐关闭,物质就被有效地转入细胞。
细胞恢复:电穿孔后的细胞能够自行修复其膜结构,一般情况下,细胞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。此过程对于大多数细胞来说是可逆的,细胞在转染后可以继续生长、分裂。
基因转染与转导:电穿孔技术被广泛用于将外源基因(如DNA、RNA、质粒)导入细胞,帮助研究人员研究基因功能、蛋白质表达等。
基因治疗:通过电穿孔将治疗性基因引入患者体内的目标细胞,达到治疗目的。
疫苗研发:在疫苗开发中,电穿孔可以帮助将抗原基因导入免疫细胞,从而激发免疫反应,增强免疫力。
蛋白质表达与筛选:将目标基因转染到宿主细胞中,利用细胞的表达系统生产目标蛋白。
细胞功能研究:电穿孔技术还常用于干细胞研究、癌症研究等领域,通过基因编辑或基因干扰等方式探索细胞功能。
高效性:相比传统的转染方法,电穿孔技术通常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,尤其适用于难转染的细胞类型。
非病毒性:电穿孔不涉及病毒载体,因此不涉及病毒相关的安全风险。
广泛适用性:适用于多种细胞类型,包括哺乳动物细胞、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等。
细胞损伤:电场强度过高或脉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损伤,甚至细胞死亡,因此需要根据实验的细胞类型进行优化。
技术依赖性:需要精确控制电场的强度、脉冲宽度和脉冲次数等参数,否则可能影响转染效果或细胞存活率。
电穿孔仪是一个强大的分子生物学工具,能够有效地将外源性物质引入细胞,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和广泛的应用领域。它为基因工程、药物研发、疫苗研究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无病毒、无污染的细胞转染方法,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设备。
微信
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湘ICP备2025132512号